謠言不僅針對企業,一些企業家也深受其害
文/黃磊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培育企業成長壯大的沃土。而營商環境不僅指實體環境,同樣也包括網絡環境。但近年來,在不正當競爭、流量導向、惡意打擊等多種因素的驅動下,網上針對企業和企業家,尤其是對民營企業、企業家的虛假披露、炒作甚至詆毀、污蔑的事件時有發生,不僅損害品牌形象,侵害企業家權益,也對企業經營造成了影響,有些甚至導致重大損失。
為了凈化、優化營商網絡環境,今年4月,中央網信辦啟動了為期3個月的“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專項行動。7月1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公布,強調要培育尊重民營經濟創新創業的輿論環境,指出要建立部門協作機制,依法嚴厲打擊以負面輿情為要挾進行勒索等行為,健全相關舉報機制,降低企業維權成本。
為了優化營商網絡環境,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維護企業家人格權利,構建長效工作機制,8月10日,中央網信辦出臺《網站平臺受理處置涉企網絡侵權信息舉報工作規范》(以下簡稱《工作規范》),該工作規范聚焦網上破壞營商環境的典型問題、突出問題,提出了很多創新性、系統性和務實性舉措,對網絡信息全生態治理,優化網絡營商環境,依法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依法懲治網絡黑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通過合力整治,截至8月,各重點網站平臺清理涉企虛假不實等信息8.6萬余條,依法依約處置賬號8425個,通報了一批典型案例,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優化網絡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圖 / VCG)
明槍與暗箭
近日,粉絲近700萬的某網紅車評人被封號引發廣泛關注。而在6月6日,特斯拉官微發文稱,該網紅在侵犯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斯拉)名譽權被判敗訴后,因拒不履行在相關網絡平臺公開賠禮道歉的義務,被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據報道,該網紅2021年發布的一段視頻中以“朋友”名義爆料,特斯拉在國產化后與供應商合作中采取壓低報價、嚴苛結款方式或周期等手段,此舉可能造成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出現問題,同時特斯拉方面負責檢查的人員,以及供應商人員存在“吃拿卡要”等行為。2022年,特斯拉起訴該網紅,經法院審理認定,相關視頻內容并無事實依據,屬于捏造虛假事實,同時判定該網紅應在其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向原告特斯拉賠禮道歉,并置頂持續不少于15日,并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特斯拉侵權損失10萬元。
而這并非個案。6月26日,上汽集團官方發布《關于近期涉上汽MG印度公司不實報道的澄清說明》。聲明稱,近期有自媒體發布報道:“上汽MG印度公司被當地強行低價收購股份,喪失控制權?!毕嚓P內容嚴重背離事實。而短短兩日之后,上海電氣也發布了辟謠聲明:近日,有自媒體發布信息稱:“上海電氣被印度詐騙88億元,反被索賠21億元?!毕嚓P報道嚴重歪曲事實。
所幸的是,大多數媒體平臺迅速刪除了不實報道,而有一些上市公司則很可能因為謠言導致股價異常波動而蒙受損失。今年5月,科大訊飛舉報投訴某自媒體涉嫌發布虛假失實報道,包括聲稱企業“將被納入所謂‘實體清單’”等,對上市公司形象聲譽造成了負面影響,并一度造成科大訊飛股價的異常波動。
謠言不僅針對企業,一些企業家也深受其害。部分自媒體為了博取眼球、獲得流量,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有的熱衷臆測部分企業家的私生活,編排“夫妻失和”“家庭內斗”等家族故事;有的妄加揣測,污蔑企業家“跑路”“資不抵債”;有的冒用企業家名義發表不當言論,或者斷章取義、故意曲解,挑起事端。
除企業、企業家之外,企業產品和經營狀況也會被一些不良自媒體“爆黑料”“潑臟水”。今年5月,網傳“深圳某大型醫療公司宣布因訂單不足放假一個月”,并稱該公司“位于深圳光明區”“市值幾千億元”,同時使用國產醫療器械龍頭邁瑞醫療廠房圖片作為配圖,雖然相關信息沒有點名邁瑞醫療,但披露信息卻綜合指向該公司。邁瑞醫療及時對上述消息證偽,并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處理。經查,相關內容系某網民為博取流量,將網上有關信息和邁瑞醫療廠房圖片進行惡意剪輯。隨后該網民被處以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處罰。
各種“明槍暗箭”的背后可謂各懷鬼胎,有些是為了吸引眼球、博取流量;有些是對手不正當競爭,惡意中傷、詆毀商譽;有些則是以操縱輿論來敲竹杠,訛取企業的“公關費”“封口費”。
凈化與優化
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亂象的存在并不意味著無所規制。從司法保護層面,無論是民法典關于捏造、歪曲事實和使用侮辱性言辭等貶損他人名譽行為的民事責任;還是散布網絡謠言、擾亂社會秩序將帶來的行政責任;以及侮辱、誹謗等情節惡劣可能構成犯罪并被追究刑事責任,相關立法體系并未缺位。不足之處在于,通過司法程序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周期長、成本高,難以為企業提供快速救濟,而不少企業也容易對漫長周期望而生畏,寧愿選擇花錢消災、息事寧人。
《工作規范》起到了很好的彌補作用,對于網絡營商環境而言是有效的凈化手段,而對于企業權益救濟來說則是一種制度性優化。整體而言,《工作規范》具有系統性、針對性和務實性的特點,正面回應了一些長期困擾企業、企業家的問題,通過一系列明晰的操作規程,有效地提高了涉企網絡侵權信息的處理效率,有助于降低企業維權成本。
從系統性方面,《工作規范》從更高的層面跳出了各大網絡平臺標準不一、相互扯皮、舉報權濫用等問題,從依法依約、分級分類、限時辦結的整體原則到分類處理網絡侵權信息的具體細則,構建了涉企網絡侵權信息舉報工作體系。
從針對性方面,《工作規范》突出了分類處置。為提高效率,將涉企網絡侵權信息分為仿冒性、誤導性、謠言性、侮辱性、泄密性信息以及惡意干擾企業正常經營發展信息等多種形式,并針對性列舉了每類信息的主要表現,以及企業應當向網站平臺提供的初步證據材料。
相關分類既考慮到危害性,也考慮到核實的難度,比如對仿冒性、侮辱性、泄密性信息,只需要企業或企業家和舉報代理人身份證明,不需要其他證明。對其他核實過程更復雜,則需要企業提交進一步證明材料。
而針對以往“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工作規范》在充分考慮保障舉報權益和澄清現實挑戰的情況下,既保持原則性,又突出靈活性。一方面,規定網站平臺應當綜合考慮涉企網絡侵權信息的嚴重程度、發布頻次、輿論影響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等因素,按照寬嚴相濟、統一標準的原則,分級分類、規范準確處置涉企網絡侵權信息舉報。另一方面,針對舉報理由充分,但短時間內難以充分舉證的,應區分不同情況采取刪除、“限時加私”、爭議標記、澄清服務、賬號處置等處理措施,在避免“一刀切”的情況下,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原則。
從規范管理角度,《工作規范》明確網站平臺及相關從業人員不得濫用舉報處置權利,嚴禁實施有償刪帖、人情刪帖等違法違規行為,嚴禁利用舉報處置權利謀取不正當利益。同時,規定網站平臺應當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嚴格工作流程,規范層級把關,強化內部監督,確保依法依規受理處置涉企網絡侵權信息舉報。
不僅如此,《工作規范》要求平臺應當建立工作臺賬,如實記錄涉企網絡侵權信息舉報受理處置全過程,留存全量數據不少于6個月,并在網信部門依法查詢時,予以提供。相關賬號處置情況,定期報送中央網信辦相關司局。相關舉措有助于強化監管,更好維護各方合法權益。
此外,《工作規范》還明確了有關異議的處置,被舉報主體對處置措施提出異議的,網站平臺應當要求被舉報主體提供不侵權的相關證明,并依據雙方舉證綜合判斷、根據具體情況處置。
施救與自救
網絡營商環境的營造,不僅有賴于機制健全完善,同時也要強化落地,而事實上不少地方政府圍繞優化網絡營商環境,結合當地實際開展了不少創新工作。
正如時任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在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講話曾指出:“民營經濟是浙江發展的金名片,民營經濟是浙江經濟的最大特色和最大優勢,民營企業家是浙江的最寶貴資源、最寶貴財富?!闭憬v來重視民營經濟,對營造良好的網絡營商環境也頗為用心。
近日,浙江嘉興市委網信辦按照中央、省委網信辦工作部署,結合屬地實際,多措并舉打造“親清護企”網信品牌,持續助力優化該市網絡營商環境,一方面通過指導開設《邁向創新智造強市》網絡專題,廣泛正面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另一方面梳理并確定重點企業服務名單,在市舉報中心官網開設“涉企業網上信息舉報專區”,“一站式”受理涉企各類網絡舉報投訴。
而在浙江麗水,當地開展了市自媒體賬號集中指導暨營商環境“親清·護企”“甌江凈網”專項行動。通過組織十余家有關職能部門和當地7家自媒體賬號、網絡大V運營主體參與,共同強化意識,維護好各行業生態環境,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在其他省市,相關工作也逐步開展。比如,近期在北京,山東棗莊、德州等地通過開通“涉企虛假不實信息”舉報專區、“優化營商網絡環境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網絡侵權舉報專區等方式,部署開展涉企網絡侵權舉報工作。
一些地方則以迅速行動予以響應。今年7月底,河北邯鄲市公安機關發現一網民在抖音平臺發布視頻稱:“全國銷量第一面粉五得利因添加致癌物硼砂被查,你家吃了嗎?”該信息涉及該市重點企業食品安全問題,引起廣泛關注,經多方核實該企業并不存在此類食品安全事故,謠言信息嚴重破壞了企業聲譽和營商環境。經查,兩名信息發布人為吸引流量牟取利益,故意捏造謠言信息在平臺發布,隨后兩人被行政拘留5日,有關造謠網絡賬號被關停注銷。
在政策提供更有力支持的同時,企業在遭遇網絡侵權時及時開展應對舉措同樣重要。畢竟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后真相時代,人們對事件的剖析程度訴諸感性先于訴諸理性,這對企業把握輿論、控制輿情走向非常不利,因此必須對危機做到及時預警并第一時間處理。
當然,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與網絡平臺以及社會各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豆ぷ饕幏丁返膶嵤?,進一步豐富并完善了各方面臨網絡侵權問題的法律、政策工具箱,通過提供一攬子、系統化解決路徑,為企業維護合法權益提供了便利,為守護良好網絡營商環境的凈土提供了有力支持,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來源:《法制與新聞》雜志2023年9月下期
編輯:周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