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喝咖啡邊調解村里矛盾、化解村民的煩心事,效果更好、效率也更高
文圖/本刊記者 翟小功
萬寧市南橋鎮橋北村建立“咖啡議事廳”。
“有理進咖啡屋說,沒有什么矛盾是一杯興隆咖啡解決不了的?!痹诤D鲜∪f寧市南橋鎮橋北村,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老傳統,也是鄉村建設的一大法寶。
南橋鎮毗鄰全國最大的華僑農場“興隆華僑農場”,一直以來深受興隆咖啡文化的影響。如何以“咖啡”為切入點,探索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矛盾糾紛調解方法,成為南橋鎮乃至萬寧市相關領導一直思考的課題。
近年來,萬寧市南橋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化黨建引領,聚焦源頭治理,推動矛盾糾紛前置防范、前瞻治理、前端化解。同時,在橋北村創新建立“咖啡議事廳”,推廣鄉村治理積分制,解決困擾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探索基層社會治理長效機制,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萬寧”“法治萬寧”,為萬寧市爭當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優等生保駕護航。
咖啡屋變“說理屋”
6月2日,橋北村鄉道有一處黨員椰林的5株椰子苗并排枯萎,經村干部走訪調查,發現是村民陳某噴灑農藥所致。
6月6日,村委會對陳某作出處理決定,陳某得知后情緒激動,拒絕履行。陳某承認是她用百草枯噴農藥時噴到了椰子苗,但她認為,椰子苗在自家地旁,她有權處理地面附著物。
橋北村人民調解員王有光了解情況后,專門把陳某請到鄉村調解咖啡屋,點了一杯咖啡,聊一聊家長里短,待陳某情緒平復后耐心向其分析黨員椰林的重要性,經過釋法說理,陳某主動承認錯誤并接受處理。
橋北村是南橋鎮的一個黎族村莊,咖啡文化較為流行。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村里著力挖掘興隆咖啡文化特色,與咖啡公司合作成立橋北村吉納客咖啡店。他們將咖啡文化、鄉賢文化和法治文化有機融合,將咖啡屋打造成為村民自治議事場所,配套制定村規民約和議事規則,成立咖啡調解室。
“由村黨組織牽頭,我們利用群眾經常有事沒事都在咖啡桌上聊天洽談的機會,鼓勵群眾把矛盾問題、意見建議擺上桌面談?!睒虮贝妩h支部書記、主任董興民說,同時,對涉及土地糾紛、家庭矛盾、鄉風文明等重大事情拿到咖啡小屋“說一說”“道一道”,讓咖啡屋變成“說理屋”,促使案結事了人和。
據介紹,為化解矛盾、解除心結,橋北村“寓法于教,法化于行”,對于排查發現、受理的鄰里糾紛,將雙方請到一起開“咖啡會”,避開矛盾鋒芒,心平氣和地把話說清楚、講明白,舉杯暢飲解糾紛,努力實現“小事不出咖啡屋”。
同時,村里將咖啡屋當成“議事廳”,將群眾議事放在較為輕松的場景,邊喝咖啡邊調解村里矛盾、化解村民的煩心事,效果更好、效率也更高。橋北村建設咖啡文化和法治知識相融合的文化長廊,有針對性地選擇鄉村易發、高發、頻發的矛盾糾紛典型案例,開展法治宣傳活動,使矛盾糾紛化于未發、止于未訴。
為加強鄉村法治建設,在萬寧市司法局的推動下,南橋鎮法律顧問制度實現鎮、村全覆蓋,構建鎮、村域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配備駐村律師、法律顧問每月接受法律咨詢,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群眾生活中的矛盾糾紛。同時,加大農村普法力度,加強各基層司法所建設,有效破解基層矛盾糾紛調解力量分散、效率不高、反復性強等難題,為推進基層社會善治有序、矛盾糾紛化解、服務鄉村振興找到一條破題之路。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近年來,橋北村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治理有效、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平安鄉村,保障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目前,橋北村因地制宜推廣種植斑斕葉,種植面積已達兩千多畝,建設成省級斑斕葉種植示范點,是全省單一種植面積最大建制村,著力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暮D相l村振興新樣板。
鄉村調解咖啡屋的宣傳展板。
“三力聯調”解心結
6月5日,萬寧市法院與南橋鎮人民調解委員會聯動,組織調解一宗工程款糾紛。經過承辦法官、鎮政府工作人員、村干部等反復勸說,當場達成一致意見,一場長達十余年的矛盾糾紛就此化解。
近年來,南橋鎮積極推行“三力聯調”工作機制,通過整合資源,形成司法力量、行政力量和道德力量同步發力、各有側重、相互配合,構建集中統一的聯調模式,及時就地化解矛盾糾紛,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公安力量以派出所民警為主,構建“四條通道”,設立群眾接待室、實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開展群防群治的工作、實行所領導分包社區制度等,共建成群防群治點8個。以社區為單位的社區民輔警每天在各個社區巡查走訪,排查矛盾糾紛。
派出所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即時受理、分類處理、限時辦理”,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結合“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深入居民區排查矛盾糾紛,主動介入,及時化解。
來自派駐機構、村“兩委”、司法所、人民法庭、檢察室等工作人員,以及黨員、人民調解員、網格員、鄉賢五老,紛紛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有的著重從法律規定、權利義務、法律適用等方面講理說法,有的著重從道德情感、利益得失等方面進行思想疏導、心理安撫、感情說和。
據了解,南橋鎮黨委積極協調綜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信訪、紀委等部門,構建黨委主導、綜治協調、站所履職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格局,走出一條基層治理新路子。建立鎮級綜治中心1個,村(居)級綜治中心8個,覆蓋率達到100%。
南橋鎮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的工作思路,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到村(居)社區排查走訪,聚焦重點人群、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時段,有針對性開展矛盾糾紛排查。2022年以來,共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4起,并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化解排查出的矛盾糾紛和問題隱患。
同時,對接12345民聲熱線、信訪窗口等渠道收集的社情民意信息,將矛盾糾紛化早化小。各村調解室的糾紛受理化解由村“兩委”干部負責,把群眾身邊的糾紛化解在家門口,鎮、村根據不同類型的糾紛確定包案領導、負責人、解決方案和時限,協調有關部門和村“兩委”干部、糾紛當事人到場集中解決問題。
南橋鎮還利用鄉村調解咖啡屋的輻射效果,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員、網格員在基層“地熟、人熟、事熟”的優勢,通過走訪座談、調研等多方式深入開展糾紛“全覆蓋”排查,建立矛盾糾紛臺賬,做到矛盾糾紛全面掌控,建立健全“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服務”機制,落實糾紛排查上報、銜接、調度、處置機制,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尤其是,南橋鎮對房屋拆遷、土地征收、損害賠償、勞動社保、生產經營等重點領域實行“拉網式排查”,對精神障礙患者、社區矯正對象、刑滿釋放人員等重點人員做到“逐個排查”,全面收集各類苗頭性、趨向性、行動性信息,依托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信息收集、研判分析、任務分派、辦理處置、核實銷號”工作制度,落實一套機制、一個流程,確保責任扎實落地。
“積”文明“兌”和諧
“推行積分管理后,戶戶參與村容維護。村民抱怨少了,理解多了,村莊文明和美多了?!弊咴谀蠘蜴倶虮贝宓慕窒?,村民對鄉村治理積分制贊不絕口。
去年以來,萬寧在全市范圍探索推廣鄉村治理積分制、清單制,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文明建設的內生動力,為鄉村治理賦能增效。2022年10月,南橋鎮在新坡村、橋北村試點推行鄉村治理積分制,在前期成功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已在南橋全鎮7個行政村全面鋪開。
據了解,南橋鎮積極探索積分制同鄉村振興產業有效銜接的具體做法,按男女平等、勤勞致富等不同分類,制定村委會積分制評分條例。積分以個人為單位進行,以戶為單位進行累計,定期評選“積分之星”,積分可兌換米、油和村咖啡館消費券。
根據評分標準,因地制宜、協助調解矛盾糾紛,可以換取相應積分,通過積分累計激發群眾參與平安建設的動力,凝聚更多人加入基層平安建設工作,形成人人爭當優秀村民的良好氛圍。
近一年來,南橋鎮運用積分制將鄉村治理具體事項細化分類,明確各類加分項和減分項,村民們按照積分細則可賺取或扣除相應積分,用加法增添動力,讓爭優有勁頭,用減法警示后進,督促其改進,讓正能量看得見、摸得著。村民可憑借積分到村委會兌換咖啡消費券,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文明建設的內生動力。
據了解,在“積分制”帶動下,村民們改變了過去“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積極參與環境衛生等公共事務,主動為村里的工作建言獻策。如何參與村里各項事務以提高積分也成了村民熱議的話題。
積分的一加一減,調動南橋鎮村民、單位、社會組織的積極有序參與,讓基層治理從原來的干部唱“獨角戲”走向群眾“跳集體舞”,有力推動了矛盾糾紛排查、信訪積案化解,為鄉村治理賦能增效。
“我們堅持‘以和為貴、和合善治’理念,用好村委會、鄉賢等組織,共議村里事、共話村里情、共圓村里夢,充分發揮積分制的作用,走出一條產業興旺、治理有效的鄉村振興之路,繪就了一幅‘村美、民富、業興、人和’的和諧文明新畫卷?!蹦蠘蜴傸h委書記蔡子勁表示。
5月17日,萬寧市委書記蓋文啟深入南橋鎮走訪調研時要求,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創新議事協商形式,促進鄉村治理提質增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文章來源:《法制與新聞》雜志2023年9月下期
編輯:周潔萌